AI浪潮汹涌澎湃,既是当下产业科技创新的主旋律,也蕴含着巨大确定与不确定。信息通信业,正积极拥抱AI,以基础设施的筑基者□□□、模型应用的赋能者□□□□、信息服务的创新者“新三者”身份,坚定步入数智时代的AI主场。
2025年是✅布局“十五五”关键之年,置身于确定与不确定交织的浪潮中,哪些技术将成为塑造商业版图的强大力量?又有哪些创新将引领市场格局的深刻变革?
在2024年12月18日的通信跨年思享会——2024通信产业大会暨第19届通信技术年会上,以行业多位CTO□□□□、一线领军者和资深专家的年度技术趋势提名基础上,《通信产业㊣报》全媒体总编辑辛鹏骏以“数字人”的方式,重磅发㊣布了“2025通信产业十大技术趋势”,受到业界广泛关✅注。
技术是通信产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理解技术□□□、洞察技术,一直是做好产业发展□□□□、企业进取的关键㊣因素。为更好呈现行业专家对年度判断的真实理解和原意洞察,《通信产业报》全媒体对部分专家的“2025通信产业十大技术趋势提名”做适当编辑处理后,予以发布,以飨读者,助力行业与企业的年度决策与判断。
本期发布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创新部总经理窦笠□□□、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宇红□□□、江苏亨鑫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华彦平的“2025低空经济技术展望”。
窦笠,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创新部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邮电部设计院室主任□□□□、中国电信集团技术部副总经理□□□、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铁塔通信技术研究院院长。获得过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荣誉。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涵盖装备研制□□□、基础设施建设□□、低空航路监㊣管□□□□、低空飞行服务等诸多环节,持续得到央地各级政策的大力支持,有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资源的深度融合,有效推进低空经济领域创新发展。通信□□□、感知□□□、定位导航□□、低空监管□□、智能飞行□□、内生安全□□□、续航充电等关键技术将成为研发的热点,针对非合作目标无人机的㊣感知识别□□、跟踪监测□□□□、管控治理等尤其应值得重点关注。随着低空空域陆续开放,物流运输□□□、文旅娱乐导航□□、数字治理天线系统产业联盟□□□、应急救援□□、巡检作业□□□□、交通出行等应用场景不断涌现,低空示范应✅用加速落地,低空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将进一步推动低空经济技术□□□、产品和产业成熟壮大。
黄宇红,教授级高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工信部IMT-2030推进组副组长□□□、科技部6G总体工作推进组专家□□□□、全球运营商联盟NGMN董事会成员□□□、全球TD-LT✅E发展倡议(GTI)秘书长。先后负责了中国移动㊣GSM900/1800双频网络□□、GPRS□□□□、CMNeT网□□、IP专网□□□、WLAN□□、3G□□□□、4GTD-㊣LT✅E□□、5G□□□□、6G相关的技术研究□□□□、策略研究□□□□、规范制定和试验测试等重大项目的技术工作。荣获省部级以上奖项27项,其中2016年,参与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TD㊣-LTE)㊣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得由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入选✅2017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获得㊣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以低空智联网为核心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是统筹推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关键底座。随着低空飞行活动日益活跃□□□、低空业务应用日渐丰富,超视距飞行作业□□、高频次飞行活动□□、多样化飞行装备□□□□、复杂化飞行环境等因素对网络的通信可靠性□□□□、导航精㊣准性□□□、监管全面㊣性□□□、运营高效性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向✅网联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规模化发展需求,打造“通□□□□、导□□、感□□□、管□□□□、智”一体化低空㊣智联网是未来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华彦平博士曾经是国际知名天线公司安德鲁的资深工程师□□、产品线经理,亨鑫科技天线技术副总经理,现为亨鑫科技战略及产品线管理负责人。同时担任中国天线系统产业联盟的副理事长和㊣专家,中国通信学会天线与射频技术委员会委员。
先后获得安德鲁CTO技术创新奖□□□、康普CE✅O技术营销奖□□□、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无锡市专利金奖□□□□、亨通集团年度技术创新奖□□□、亨通集团30周年“杰出㊣贡㊣献奖”□□□□、亨鑫科技年度技术创新奖□□、亨鑫科技管理创新奖□□□□、2次中国通信产业金紫竹奖等荣誉。获授权专利20余项。
随着低空飞行应用试点的不断扩大,低空通信及感知网络技术不断成熟,并逐渐进入规模试商用阶段。由于低空网络必须与地面㊣通信网络协同运行,未来无线通信技术及网络建设需要更多地考虑空□□、地网络之间的协同组网,及通信和感知架构的融合。作为无线通信网络末端的天线技术已经针对此新的需求,业内已经开㊣展了相应的技✅术创新研究,推出了新形态的天线,如垂直双波束技术□□、立体多波束技术□□、超低副瓣抑制技术□□、2D天线姿态在线调节技术□□□□、通感一体化共天面技术等。